去了一次乌干达,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落后,别抱怨生活苦了
说起非洲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"穷""乱""落后"。我以前也这么想,直到2022年公司派我去乌干达坎帕拉参与一个水利工程项目。
一开始我是拒绝的,心想非洲那种地方,估计连电都没有,更别提网络了。但项目补贴确实诱人,三个月能抵国内一年的收入,我这种搞工程的蓝领,还是被钱给砸晕了。
结果到了才发现,真正的"落后"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落后,而是一种让你重新思考"什么叫基本生活"的震撼。
01. 坎帕拉的第一印象:这TM也叫首都?
飞机降落在恩德培国际机场,说是国际机场,其实就一个航站楼,还没咱们县城的汽车站大。
从机场到坎帕拉市中心40公里,开车要2个小时。为啥?因为90%的路段都是土路,坑坑洼洼,雨天基本没法走。
坎帕拉号称是乌干达首都,人口200多万,但你很难想象这种"首都"是什么概念——
满大街跑的都是二手日本车,车龄基本都在15年以上;红绿灯只有几个主要路口才有,大部分路口靠交警手动指挥;最离谱的是,首都三天两头停电,一停就是4-6个小时。
我住的酒店算是当地不错的了,一晚上相当于人民币300块,但房间里没热水,空调时好时坏,WiFi速度慢得想砸手机。
02. 乌干达人的收入:月薪500块算中产
在工地上干活,我接触到不少当地工人,聊天才知道他们的真实收入水平。
普通工人月收入在20-30万乌干达先令,换算成人民币也就500-750块。
更离谱的是,这已经算"体面工作"了。农村里种咖啡、种玉米的农民,一年收入还不到2000人民币。
我们项目上的技术工人,算是当地的"高收入群体",月薪能到1000多人民币,但他们要养活一大家子人——在乌干达,一个男人平均要养活6-8个孩子,还有父母和其他亲戚。
一个月1000块,要养10多口人,你算算人均多少?
但神奇的是,他们普遍很乐观,干活时爱唱歌,休息时爱聊天,脸上很少见到愁容。
03. 基础设施:能通电就算幸福
在坎帕拉待了三个月,我对"基础设施"这四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电力:全国只有20%的人口能用上电,农村地区基本靠柴火和煤油灯。即使在首都,停电是家常便饭,很多商铺都自备发电机。
自来水:别说24小时供水了,能有几个小时就不错了。大部分居民区靠公用水井,有些地方要走几公里才能打到水。
道路:全国只有3000多公里硬化路面,剩下的都是土路。雨季时,很多村庄直接与外界断联,救护车都开不进去。
网络:4G信号覆盖率不到30%,网速慢得令人发指。当地人发个微信语音都要等半天才能发出去。
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即使在这种条件下,几乎每个乌干达人都有手机,而且用得特别熟练。他们宁愿饿肚子也要买流量,社交软件玩得比咱们还6。
04. 物价水平:可乐比肉贵
乌干达的物价结构特别奇葩,进口商品贵得离谱,本地商品便宜得不像话。
本地农产品便宜:
- 一大串香蕉(能吃一个星期):5块人民币
- 一只鸡:15块人民币
- 10公斤大米:25块人民币
- 一袋玉米面:8块人民币
进口商品死贵:
- 一瓶可口可乐:12块人民币
- 一包方便面:18块人民币
- 一瓶洗发水:80块人民币
- 一双运动鞋:800块人民币起
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魔幻的现象:当地人宁愿吃肉也不喝可乐,因为肉比可乐便宜。
05. 真正的落后:不是贫穷,是观念
在乌干达待久了,我发现真正的"落后"不在于物质条件,而在于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。
时间观念:"约好10点见面"在当地意思是"10点到12点之间的某个时候可能会见面"。迟到2小时是常态,准时反而会被认为"太着急"。
教育重视程度:虽然政府推行免费教育,但很多家长还是让孩子辍学干农活。女孩子更惨,很多14-15岁就被迫结婚生子。
卫生意识:随地吐痰、乱扔垃圾是常态。很多人不理解"为什么要洗手",觉得是多此一举。
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乐观和团结精神。邻里之间互相帮助,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,这种人情味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。
06. 意外发现:乌干达也有"高大上"的一面
别以为乌干达全是土路茅草屋,其实也有令人意外的一面。
坎帕拉市中心:有几栋20多层的现代建筑,购物中心、星级酒店、高档餐厅一应俱全,跟国内二线城市差不多。
旅游业:乌干达有世界上最好的山地大猩猩观赏点,欧美游客很多,一次观猩猩的门票就要600美元。
咖啡产业:乌干达是非洲第二大咖啡出口国,他们的咖啡豆质量很高,主要出口到欧洲。
手机支付:虽然网络不好,但手机支付比我们普及得还早,连路边摊都能扫码付款。
最让我佩服的是,他们对中国人特别友好。走在街上,当地人看到中国面孔会主动打招呼,说"China good!",这种发自内心的友善让人感动。
07. 三个月后回国:原来我们已经这么幸福了
在乌干达的最后一个月,我开始想家,想念国内的一切:
想念一按就亮的电灯,想念一拧就来的热水,想念外卖半小时送达,想念高铁350公里时速,想念4G信号满格,想念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...
最想念的是那种"理所当然"的生活节奏。
回国那天,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,看到灯火通明的航站楼,我差点哭了。不是矫情,而是真的感慨——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"便利生活",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奢侈品。
地铁上有4G信号,商场里有空调,马路上有路灯,自来水管里有热水,这些在乌干达都是"高配生活"。
08. 写在最后:别再抱怨生活苦了
很多人问我,乌干达真的那么落后吗?
我的答案是:是,也不是。
说"是",因为基础设施确实差,收入确实低,生活确实不便;
说"不是",因为那里的人活得很真实,没有太多焦虑,知足常乐。
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:经历过乌干达的生活,你就不会再抱怨国内的"996",不会再嫌弃小区停车难,不会再觉得房价高就活不下去。
因为你会明白,能在一个基础设施完善、社会秩序稳定、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生活和工作,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。
乌干达人羡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,中国人羡慕欧美人的福利制度,但我们很少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了多远。
所以,别再抱怨生活苦了。至少,我们有抱怨的资格和条件,这本身就已经比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幸福太多了。
配查查-股票配资行业门户网站-专业配资门户-实盘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